有些人,“喝凉水”都胖是已经写在基因里了

  这种胖好像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很多人一直有个困扰,那就是怎么都瘦不下来。看着种种减肥指南上的“管住嘴迈开腿”,奇点糕真是又委屈又难过,说得好像胖子都又馋又懒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有小伙伴也有这样的困扰呢?在这里,要借用杜克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Vann Bennett教授的一句话——“胖,并不是你的错。”
  
  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上,Vann Bennett教授和他的学生、现在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助理教授的Damaris Lorenzo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锚蛋白B(AnkB)基因缺陷会导致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变快一倍以上。不管你是否节食、运动,有这种基因缺陷的人就是比一般人更容易变胖。而且令人难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代谢下降,这种发胖几乎是不能避免的。
  
  锚蛋白B是Bennett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蛋白。和它的名字一样,锚蛋白B就像一只小小的船锚,“钩”住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蛋白,对细胞结构的稳定有关键的贡献,还参加某些离子的胞内外转运。锚蛋白B在心肌细胞上有高表达,缺乏它的人会患上一种“锚蛋白B综合症”,会产生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心脏问题[2]。除此以外它还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关系。
  
  几年前,Bennett教授实验室里一名叫做Jane Healey的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那些带着锚蛋白B突变的小鼠好像比兄弟姐妹们要胖。不过,因为锚蛋白B还会影响其他参与代谢的器官,研究者们没能确定具体的原因。
  
  当时还是Bennett实验室博士后的Lorenzo博士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验。考虑到锚蛋白B在所有细胞都有分布,会影响其他的代谢器官,她选择性地消除了脂肪细胞中锚蛋白B的表达。她发现,这些缺陷的小鼠很快就会变胖,它们的脂肪组织倾向于把葡萄糖自己“留下”,而不是送到别的组织去燃烧供能。
  
  这可就奇怪了。以前也有科学家发现肥胖相关的基因,比如鼎鼎大名的FTO基因[4]。FTO一旦变异,肥胖的可能性就会提高70%。这种基因变异会让我们表达高水平的饥饿素,简单来说就是“怎么都吃不饱”。2009年又发现了6个基因(TMEM18, KCTD15, GNPDA2, SH2B1, MTCH2, NEGR1),它们在大脑中活性颇高[5],可见也是通过大脑“操纵”我们吃个没完。
  
  可它们都是通过增加食欲,让我们多吃长肉。这个基因是怎么做到让脂肪细胞藏私的呢?
  
  细胞有细胞膜保护着,物质是不能随便进出的。葡萄糖想要进入细胞,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通过一种名为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介绍”。GLUT4主要位于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这些所谓的“胰岛素敏感”细胞上。它就像一个尽忠职守的看门人,当胰岛素水平升高,它就听从召唤,在细胞膜上开个门,放葡萄糖进来。
  
  不过GLUT4可不是时刻守在细胞膜上的。平时大部分GLUT4都在待在细胞里,需要的时候才听从组织召唤,搭乘细胞内的运输专列囊泡(versicle)来到细胞膜,工作完成了则会通过内吞作用(endocytosis),又坐着囊泡原路返回。
  
  内吞作用大概就像这样,细胞膜的一部分内凹变成囊泡
  
  蓝色的“凸”就是网格蛋白,自带回收利用,可以说非常环保了
  
  在内吞作用里,囊泡是由一部分细胞膜组成的。硬生生扯出一个囊泡可不容易,得动用一位奇人异士——网格蛋白(clathrin)。这位壮士有三只手,一手抓住细胞膜,还有两手可以“勾肩搭背”抱成一团,帮助内凹的细胞膜组成一个完整的囊泡。
  
  当囊泡成功离开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网格蛋白就放心地把它交给动力蛋白复合体(dynactin),动力蛋白手牵着囊泡,沿着细胞质骨架——微管(microtuble)“行走”,跟遛狗似的把它带到一些细胞器上安置。
  
  左为动力蛋白复合体连接微管,右为网格蛋白“锁定”细胞膜
  
  然而手拿手牵的其实都是打的比方,蛋白又没有真的手,它们之间是怎么牢固连到一起的呢?
  
  有的读者应该猜到了,是通过锚蛋白B呀!网格蛋白抓住细胞膜是通过锚蛋白B,动力蛋白复合体牵住囊泡还是通过锚蛋白B。锚蛋白B缺陷,内吞作用基本瘫痪,让GLUT4“功成身退”的专列开不起来,这些傻傻的看门人只能滞留在细胞膜上,还尽职尽责地噼里啪啦往细胞里放葡萄糖呢!
  
  既然天生就容易胖,那么咱们还是少吃多运动吧!研究者说,恐怕不行……当随着年纪衰老,新陈代谢也会下降,又或者饮食结构稍微“油”一点,这种时候,变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Vann Bennett博士自己也说:“在饥荒时期,这个突变可能会帮助我们的祖先贮存能量,但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锚蛋白B突变可能会加剧肥胖流行。”
  
  这真是个无解的死局。奇点糕一方面欣慰自己的胖并不是因为又馋又懒,一方面又伤心这种胖好像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唯一略能安慰的就是,有这种突变的人并不稀有,1.3%的欧裔美国人和8.4%的非裔美国人都有这种突变。
  
  

本文地址:http://ask.bx9y.com/zhongyike/zhongxiyijieheke/2023-03-13/57842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