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医药新药上市遭拒 恒瑞再受牵连 新药研发会是“不归路”吗?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恒瑞能否突围?

万春医药核心品种普那布林在美国上市遭拒,暴跌60%,市值跌至不到2亿美元。合作方恒瑞也受到牵连,股价随之下跌。

新药研发风险大,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短时期内业绩承压……万般无奈下,恒瑞的创新转型也在“灵活”。

普那布林上市申请被拒,13亿合作或否受影响?

2021年12月1日晚间,万春医药发布公告称,普那布林治疗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上市申请收到美国FDA的完全回复函(CRL)。

FDA在审评意见中指出,仅一个注册临床研究(普那布林106三期临床研究)的数据不足以充分证实普那布林的临床价值,还需要第二个对照注册临床研究来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关于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NDA(新药申请)。基于目前的数据,FDA无法批准该项NDA。

普那布林是万春医药开发的First-In-Class新药,是一种选择性免疫调节微管结合剂(SIMBA),能够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以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其他实体瘤的临床开发。

2020年6月,万春医药宣布普那布林用于化疗引起的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PROTECTIVE-2III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此后,普那布林又相继获得NMPA、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公开资料显示,万春医药成立于2010年,公司所有产品均暂未实现商业化。此次NDA搁浅,无疑影响到万春医药的普那布林商业化进程。

目前,万春医药正在准备关于FDA审评意见的回复,并计划申请与FDA召开沟通会。万春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岚博士也公开表示,公司坚信普那布林与G-CSF联合应用对提高CIN治疗水平具有巨大潜力。同时,公司仍对普那布林联合G-CSF预防CIN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充满信心,并计划与FDA保持密切沟通合作,以及考虑增加一项临床研究。

而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可能是受东欧临床受疫情影响造成的,需要再做一项验证性三期临床研究,预计时间上不会太长,但普那布林CIN适应症的上市时间会推迟。

恒瑞与万春的合作,也是孙飘扬回归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因此备受关注。2021年8月25日,恒瑞医药与万春医药子公司大连万春签署《增资入股协议》和《普那布林产品合作协议》,恒瑞医药拟以自筹资金入股大连万春,并获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及独家商业化普那布林的权益。

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支付万春布林首付款加里程碑费用总额不超过13亿元,其中一次性支付万春布林首付款2亿元,并在达到相应的研发里程碑和商业化里程碑时向万春布林支付总额不超过11亿元的费用。

据了解,目前恒瑞已向大连万春支付了2亿元首付款,尚未开展任何关于普那布林的临床研究。关于《增资入股协议》所约定的拟向大连万春进行的1亿元股权投资,公司尚未缴款,股权也未交割。

恒瑞在今日的公告中指出,关于产品后续研发计划以及合作事项,双方近期将进一步协商。

买买买,恒瑞“下血本”搞研发

恒瑞今年不太平,市值蒸发超3000亿元。今年中报出来之后,营收增速创下自2003年以来新低。前段时间,恒瑞第三季报公布,营收和净利增速双双下滑;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转负,这是其自2010年以来净利润首次负增长。

业绩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的影响,恒瑞的仿制药销售下滑所致。在仿制药方面,第三批、第四批集采涉及的品种已经执行集采价,兴业证券预计,恒瑞第五批集采涉及的大品种也陆续开始执行集采价,为仿制药收入带来较大压力。

而在创新药方面,恒瑞主要产品PD-1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 85%,导致收入增长承压;此外,其他新获批的创新药品种如氟唑帕利、海曲泊帕刚刚上市,正处于爬坡期,短期对收入的贡献有限。

至暗时刻,转型迫切,在研发策略上,恒瑞重新定义创新和国际化。一是探索全新靶点,承担更高研发风险,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二是充分发掘在研靶点在多种适应症的潜力,探索全新适应症;三是在治疗疾病领域布局多种不同作用机理的产品,形成互补和增益;四是多种平台技术支持深度研究,不断产生全球权益项目;五是加强与生物医药公司的合作,完善管线,加快国际化;六是组建海外临床团队,培养内部能力,加快海外临床开发与产品上市。

其中,恒瑞比较频繁的动作是砸重金从其它药企买来前景可观的产品。截止目前,恒瑞今年共引进了4款肿瘤药物,主要是璎黎药业针对PI3kδ抑制剂YY-20394、大连万春GEF-H1激活剂普那布林、天广实针对第三代抗CD20抗体MIL62、基石药业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1002。

针对外部环境变化,恒瑞在持续加码自有管线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合作引进上加大了力度,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恒瑞正加速前进。

业内也很理解诸如恒瑞这种国内药企间授权引进合作,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从别家买来快上市的产品,相对于自主研发,无疑是投资获得回报较快的一种方式。加上近期CDE关于肿瘤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出台,也倒逼创新药企研发能力与研发成果往高质量发展。

财务总监换人,研发投入资本化避险?

转型的迫切和创新本身的“三高”交织也令许多药企陷入困境之中,众所周知,医药研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一款新药上市之路更是波折。在经营层面上,为了让财报更好看,国内一些医药企业采取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方式。

在研发支出的处理上,一直很保守的恒瑞也在开始转变,2021年11月19日,恒瑞也发布公告称,对于需要临床试验的药品研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是指药品研发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后的研发支出,开发阶段支出经评估满足资本化条件时,计入开发支出。

无独有偶,近日,一篇题为《微芯生物财务激进护航再融资》的文章也剑指微芯生物的研发投入资本化过重,采取了激进的研发投入会计处理政策。对此,微芯生物专门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与同行业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且该会计政策在公司上市前后均保持一致。

2021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微芯生物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分别为43.17%和39.85%,同行业上市公司中,贝达药业、特宝生物、信立泰等在研发投入资本化方面占比都不低。

而对于研发投入资本化一事,11月29日晚间,恒瑞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就有关事宜明确监管要求。业内人士解读称,这无非是明确一下要审慎评估满足资本化条件、研发支出的归集要准确完整这些,属于交易所日常履职,并没有涉及到行政处罚。

药企偏爱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行业人士表示,简单理解为平衡当前的费用支出。因为如果一次性将研发费用直接计入报表,就突出当前支出比较大,相对之下企业利润就小,也会影响企业估值。资本化就是把研发费用进行多期分摊,可以降低当下支出,业绩报表也更加均衡。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费用都适合资本化。

恒瑞方面的相关负责人也对外透露,“近年来,恒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对研发项目推行了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随着研发实力和经验的积累,公司成立了专家组定期对研发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情况适时对研发项目进行调整,减低了研发结果及商业化成果的不确定性。”并且依据公告所示,对比其它公司,恒瑞在研发支出资本化上,时点选择仍趋保守。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大方向上的调整,恒瑞财务总监也有调整。11月12日,恒瑞财务总监周宋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由刘健俊接任,业内推测,或于研发投入资本化等调整有一定关联。

仿制药利润低,花大力气去搞研发,研发风险难以规避,而偏偏今年的业绩增速不及预期,股市给出的反映也是强烈。在报表上换思路,或也是恒瑞诸多变化当中的重要一环。

*声明:本文由入驻新浪医药新闻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医药新闻立场。

本文地址:http://ask.bx9y.com/yiyaozixun/2021-12-02/53521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